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國際兩岸> 微型國家 一個人也可以當總統

國際兩岸

字級

微型國家 一個人也可以當總統

【人間社記者 律察 綜合報導】 2015-09-14
你聽過「微型國家」嗎?(Micronation),這是指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國家,通常由一個人或者家族建立與維持,所轄領地也特別小,大多數不獲國際認可。

然而它們卻煞有其事的組織政府、設計國旗、發行貨幣,有的還設立網站。研究專家歐文‧S‧施特勞斯把微國分成5個等級:

第一級:只有幾個成員,隨意臨時拼湊而成,沒有實踐行動。

第二級:有較多的成員並組成機構,但大多停留在紙面或網路上。

第三級:擁有現實中一些國家的象徵,例如國旗、國徽、貨幣、郵票,但影響力只限於某一地區。

第四級:擁有現實中一些國家的特徵,如國旗、國徽、貨幣和郵票,同時具備國際影響力。

第五級:不僅具備第四級的特點,並謀求自立、挑戰所在國法律。

雖然微型國家為數很多,但真正能達到最高級的只有少數幾個。以下介紹幾個微型國家:

一、 摩洛西亞共和國

摩洛西亞共和國由凱文‧鮑(Kevin Baugh)建立的私人國家,位於美國內華達州。領土包括鮑的家、前後院,以及位於南加利福尼亞州及賓夕凡尼亞州的兩棟建築物。

摩洛西亞總面積約7712坪,約為60個籃球場大小。總人口僅6人,其中包括總統貝夫(Kevin Baugh)夫婦,兩人身兼政府部門數職。摩洛西亞共和國麻雀雖小,卻五臟俱全,擁有獨立的憲法、海軍、郵局、銀行和貨幣,該國貨幣單位是法洛拉(Valora)。因該國國土面積狹小,故不接受外來移民,但很歡迎遊客。

除了摩洛哥、安道爾等國民眾免簽證,包括美國在內其他國家遊客,都必須透過電子郵件或書面提前預約,以免廁所不敷使用,滯留時間以3小時為限,遊客不得在境內打工。摩國海軍軍備僅有3艘充氣艇,曾考慮建立空軍,但最後因為領空過小而作罷。摩洛西亞還是第一屆「微型國家奧林匹克」的承辦者,但由於它迄今尚未與世界上任何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,因此也不被其他國家承認。

二、 西蘭公國

西蘭公國是世界上知名的私人國家,該國領土位於英吉利海峽上的廢棄人造建築「怒濤塔」,由一艘船和甲板改建而成,約距英國英格蘭薩福克郡海岸10公里。

1967年,英國前陸軍少校貝茲(Paddy Roy Bates)和其家人及合作夥伴占領「怒濤塔」,建立「西蘭公國」,自封國王。西蘭公國有自己的貨幣(西蘭元,Sealand Dollar)和郵票,但該國沒有真正的經濟活動,錢幣無法使用,郵票也被國際當作地方類別。

西蘭還有自己的足球隊,稱為西蘭全明星隊(Sealand All Stars)。現任元首是貝茲的兒子麥可貝茲(Michael Bates),大部分時間在處理線上商店商品販售事務。

西蘭王室的成員據說都保留英國公民身份,自1999年以來,貝茨家族就不常住在怒濤塔。2007年,貝茨家族在《泰晤士報》刊登廣告,願意以65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國家,不過理論上國家不能出售,所以只是將西蘭公國的「統治權」轉讓。

三、 亞特蘭蒂姆帝國

位於澳大利亞雪梨市區一座樓房,是一個提倡無國界政府的私人國家,「國土」面積只有61平方公尺。1981年由3名澳大利亞少年宣布建國,並推舉喬治‧克魯克山克(George Francis Cruickshank)為該國國王。

1990年3人大學畢業後各奔西東,因此亞特蘭蒂姆帝國曾暫時「亡國」一段時間。1999年,開國皇帝喬治‧克魯克山克買了公寓後,興起「復國」的想法,於是架設網站,宣布亞特蘭蒂姆帝國復國,新領土面積約61平方公尺,帝國人口也因網站架設而開始增加,現號稱有200多名「公民」。

該國除設計自己的貨幣,亦頒布一個十進位的曆法,宣布拉丁語言為官方語言。喬治‧克魯克山克自稱「喬治二世」,宣稱其帝國是「合法、職能齊全、非領土性的微型國家」,公民擁有相同價值觀:推崇自由、享墮胎權利及安樂死。2008年,喬治二世在鄉下某處買了一塊農場,領土面積擴增到0.76平方公里,也終於有地方舉行升旗典禮了。

四、 埃洛王國

二戰末期的1944年,一群丹麥哥本哈根的師生為躲避戰火,來到丹麥東海岸的一個小島上,此小島雖然只有0.015平方公里,卻是戰亂中的世外桃源。遠離戰火硝煙的師生們,索性宣布該島獨立,這個小島就是埃洛島。

至目前為止,「埃洛王國」的「王位」已傳了6位「國王」,第六位國王利奧二世於2003年2月22日「登基」。埃洛王國發行過郵票,還設定獨特的「埃洛標準時間」,與丹麥時區相差12分鐘。近年來,埃洛王國已成眾多學生週末度假的場所,到了夏天,更是丹麥中學生夏令營的首選地。

五、 海螺共和國

是一個位於佛羅里達群島的微型國家,因基韋斯特部份居民不滿美國邊境巡邏隊在當地設置檢查站,便宣布從美國獨立。

該國實行資本主義,走市場經濟發展模式,旅遊業發達。1982年,美國邊境巡邏局在美國1號公路設下路障及路檢點,阻擋所有往北開向佛羅里達市的車輛,並在車上搜索違禁藥品及非法移民,基韋斯特市議會對這些行為怨聲載道,稱這些路障為人們造成重大不便,且嚴重傷害觀光事業。

經多次申訴無效,以及在邁阿密聯邦法庭嘗試撤消路障強制令失敗後,1982年4月23日,基韋斯特市長丹尼斯‧沃德婁及市議會宣布獨立,國名稱作「海螺共和國」;在1分鐘的「獨立」後,作為「總統」的市長,向奇威斯特海軍航空站的一名軍官投降,並請求十億美元的「外援」。

這樣的噱頭,成功地向大眾傳達了群島的困境,檢查站路障也被撤除。儘管普遍認為這是一場發洩不滿的鬧劇,但基韋斯特市仍保留「海螺共和國」的稱呼,並在每年4月23日隆重慶祝「獨立日」,以此吸引遊客帶動經濟增長。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